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傩面具雕塑第一人

更新时间:2006-02-21 09:10:24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陈青峰 编辑:小路 浏览量:1056
    民间有奇人异士,张宜祥就是其中的一个。

  名闻遐迩的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而傩面具雕塑的第一人就是张宜祥。他仿佛就是为雕塑而生的,虽然未曾从师学艺,也没有经过学校培训,只凭着数十年艰辛摸索和天生悟性,竟然创作出在国内外获奖的大量雕塑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师的称号。今年55岁的张宜祥,已是多年的南丰县政协常委,在当地早已是个人物。他授徒15人,徒弟又带了徒弟,已经有30多人继承了他的雕塑事业。

  从乡间走出来的张宜祥,随和而沉静,有着乡村艺人平凡朴实的风格。“我从小爱好画画,一年级就喜欢,所有书上的空白边沿都画满了。老师总是用手指点着我的脑门说,没见过哪个画得这样吓人。”张宜祥这样说。

  那时,他们家住的还是旧土房。放学回家,他用泥巴堆出弯弯曲曲的小路,又倚着墙壁堆砌小房子,用烂瓦片盖房顶。他还将泥丸捏成公鸡和小猪。有脚的猪捏不成,就把猪捏成卧着的样子。他有空就捏泥,衣服经常沾满污泥,吃饭时又不洗手,被母亲用筷子打手,终究还是不改。

  长大后,张宜祥将儿时的爱好变成了一生的追求,并和傩面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个请张宜祥雕傩面具的是一个叫汤家窠的村。张宜祥只是在小时候见过傩面具,此时已经记不清了。他打听到下考坑村还保留着一套几十年前的傩面具,便托熟人带着去偷看了一回。25个傩面具,看一个默记下一个,回家便凭着记忆慢慢画出草图。1988年正月初一,汤家窠村25脚傩就跳了出去。他们到各处去跳,就像做广告一样,张宜祥会雕傩面具的名声就传开了。慢慢地他就成了傩面具雕塑的第一人,足迹遍及全县20多个村和江西、福建的邻近县,雕出了数以千计的傩面具,并且不断有所创新。他把《西游记》、《封神榜》上的人物充实进去,最多的一套傩面具已达到了34脚。

  傩面具的雕塑,使张宜祥的创作想像力变得丰富。他以大胆夸张的手法,进入一个游刃有余的艺术空间。

  傩舞本来是驱邪逐疫祭祀性舞蹈,后来才融入娱乐成分,所以傩面具大都显得凶煞。张宜祥雕出的傩面具也是这种风格,没有见过他的人,都以为他的相貌肯定也很“恶”。听到这种议论,张宜祥觉得应当变一变。他在雕弥勒佛面具时,吃饭走路都在想,应当雕出个什么模样,而且不能与众多已有的面相雷同。正当他冥思苦想之时,晚上就梦见笑弥勒扑在他脸上,扯得老开的嘴,阔得遮了他的脸,眼睛笑得眯了,鼻子也是扁扁的。这个特点鲜明的模样,第二天他还清晰地记得,就照着这个样子雕出了他心中的弥勒佛。1990年江西(傩)摄影作品展览,他选送的弥勒佛、开山、一对和合、雷公、钟馗等全部获奖,其中弥勒佛、开山两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雕刻是一种减法的艺术,张宜祥深知其中的艰辛。他在南丰河边天然岩体上,雕刻那一丈八高的石佛,花了近两年的时光,无论寒暑都连续不辍。在进入一种迷醉状态之时,常常雕到天亮而不自觉。就这样,他完成了南丰县地藏寺、寿昌寺等所有佛像、罗汉的雕塑,以及南城县麻姑山麻姑仙女、山东济南曾巩寺曾巩塑像的雕塑,还有大量傩面具和工艺品的制作。其中一些作品已经漂洋过海,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珍品。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