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人们的观念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关注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成为当前重要的一个话题。另一方面,繁忙的工作、拥挤的人群、耸立的商厦、疯狂的竞争、刺眼的玻璃幕墙,使得濒于精神崩溃的人们愈来愈强烈的渴望能有一块让人喘息、让人平静、让人能够进行心灵沟通的人文空间。于是,随着度假村、文化广场、公众休息大厅、特色别墅等供人休闲的文化设施悄然兴起,现代环境饰品艺术也逐步的进入了人们改善了的生活环境与空间之中,而如何认识、协调饰品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将成为众多艺术家及城市规划师、环艺设计师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这次我选择的“现代环境饰品的开发设计”这一课题也正是基于对此的探索和研究。
第二章 现代环境饰品的概述
现代环境饰品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装饰物品本身体裁、形式、情节、主题、场景、功能等的拓宽,也加入了形式、语言、手段之外的设计意识、关念、精神等多方面因素。现代环境饰品的开发设计可以更加完整地确立一种“大装饰”的范畴,它模糊了艺术语言之间的界限,突出了设计、创意、生态的意识。
现代环境饰品顺应时代潮流,在引入大量新题材、新形式、新造型、新材料、新工艺的同时,在更加关注规律化、风格化、次序化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许多与时代同步的审美情绪和艺术理念。在对环境、生命、人性等主流思潮的关注和表现,不断加深下,使饰品变的更加宽泛、兼容、多元。在以往作品中,兼具艺术创作和工艺制作的双重性之外,更加注重其功能、形式、和人为的影响力。现代饰品从社会生活环境的角度,全面总结了这种人类轻松、纯净、自然的审美需要和艺术行为手段,并将这种具有时代性、大众性的公共艺术,上升到社会群体的、学术的角度加以评析。从中寻求规律、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时甚至能够引领和引导大众的审美走向。现代环境饰品尽量避免极端个人化的原创意识行为,追求乐观愉悦的自然亲密、有着浪漫抒情甚至为美的纯粹视觉风格。它早已不是仅用“贵族”炫耀的奢侈品,或填补皇宫大殿空缺的艺术珍品,它已经成为一种需要的平民艺术,与环境、规划甚至人们的心理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它的艺术形式和造型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与其它的艺术形式,各时期的风格流派,甚至是建筑的、产品的、科技的、人为的多种因素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代环境饰品的形式同样充满了激动人心自由创作、个人情怀、深刻思想和众多高超的个人或群体甚至是社会化的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观念,新材料工艺的加入与传统文化当代的介入和关怀,共同繁荣、互相容通,体现出其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第三章 现代环境饰品的基本概念与语意
3.1 概念论述
现代环境饰品概念的内涵包括“现代”、“环境”与“饰品”三个组成部分,外延还包括现代环境饰品与一般配饰、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别。
“饰品”即为装饰的物品。“装饰”作为一个词汇,在中国最早见于5—6世纪,“女(孟光),求何为现代环境饰品,从字面理解就是为现代人类生活环境而设计、开发的装饰物品。做布衣,麻缕,织做筐、绩、织、具。及嫁,始以装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在西方早早则于18—19世纪出现。“装”和“饰”在汉语中是以同义的概念出现的。
狭义的“装饰”,仅指器物或作品外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留给人的视觉上的美感。最早的装饰概念与人的实用观念极为密切,装饰的形式完全是在实用器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义的“装饰”是视觉艺术中最一般的特征,也是最常用的制作与设计手法。正如蔡元培所指出:“装饰者,最普通之美术也。”S-郎格也曾写到:“装饰(DECORATION)与‘得体’(DECORUM)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
由此现代环境饰品就是以人为本,以现代室内室外各种环境为对象,以综合的媒介形式为载体,拥有强烈的研究性、边缘性、审美性、平民性,并表现出浓厚的人为关怀和自然亲密的装饰物品。
3.2 现代环境饰品的几种主要类型
1. 城市雕塑 :装饰雕塑,浮雕,假山、石景等。
2. 墙体装饰 :壁画,壁饰,挡土墙装饰,防音墙装饰,建筑外部装饰等。
3. 各种工艺品:小型手工艺品,现代特色家具等。
4. 花坛的设计 :大型传统花坛,小品式花坛,依附式小花篮、花架、花盆等。
5. 水体的设计 :喷泉,流水小品,水池,人工湖等。
6. 地面铺装 :一般不同材质的铺装,不同色彩、图案的铺装,大地艺术,井盖设计等。
7. 装饰照明及照明造型 :自然、人工光装置,装饰路灯,地灯,水景灯等。
8. 计时装置。
9. 其他 :景观与建筑外延,多功能综合设施,特殊用途和 最新设施等。
[JH:PAGE]
第四章 现代环境饰品的职能与文化转型
现代环境饰品,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艺术研究的提出,这是与其本身拥有的职能和文化密不可分。现代环境饰品的兴起与当代社会的广泛需求,首先是与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城市化密切相联系的,是与人类的物质和文化形态的快速发展,社会中产阶级的大量增长与需求密切相关的。因此,现代环境饰品的存在与功能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职能的一个显在的部分。它在特定的环境形态中,必然承担着自身的文化使命。
4.1 环境精神与文化气质的标识
现代环境饰品所以在各个场合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环境的密不可分,作为装饰,丰富和美化人类生活环境空间,同时又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现代环境饰品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文化气质的体现标识,它体现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总是运用着饰品形成的自己生活环境独特的人文景观,致力于精神的表达和环境的改造,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容。所以环境饰品又是人类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水平的象征。环境饰品正是在其强化物质、内容、达到精神高度的过程中,使自身具有了永恒性。一件杰出的环境饰品,甚至会成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或某一居所的标志。所以环境饰品和文化一样具有永恒的意味。罗马的柱式,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北京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深圳市政府广场〈〈孺子牛〉〉,青岛滨海的〈〈五月的风〉〉等等,举不胜举。它们作为一个环境特有的精神和文化气质,闪耀着人类自豪的光辉与精彩。
4.2 室外发展的开拓与公共艺术性
印象派画家们打破常规,第一次从画室中走向自然,去感受色彩。对色彩理论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从传统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而使整个绘画艺术史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环境饰品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正如印象派画家们的革命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对一些环境饰品的基本语言和概念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和扩充。室内的局限以远远不能满足饰品的欲望,走出狭小空间,呼吸室外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是现代环境饰品发展的潜力与必势。社会的巨大进步,信息的充分共享,使得现代环境饰品艺术也极为公开化、民主化。面向自然,面向大众,面向所有人的生活环境,现代环境饰品已附加着特殊的时代要求和前所未有的语意。它更强调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属性和环境意识,更注重着来源于大众,而服务于大众的理念。
呼唤艺术文化的公共性、民主性和社会工艺性,一直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重要话题或一种文化和社会理想的一部分。被称作为“20世纪名副其实的预言家”、世界设计艺术界“现代运动(modern movement)之父”的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曾言“我不愿意艺术只为少数人效劳,仅仅为了少数人的教育和自由”,“要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艺术,那艺术跟我们究竟有什么关系?”在中国近代欲“以善欲代宗教”的著名教育家及思想家蔡元培感言:“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各国致国务院,无不公开者,即以私人收藏之珍品,亦时供同志之赏展。各地方之音乐会,演剧场,均以容多数人为快。所谓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寡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在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大力提倡普及文化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无论是设计师,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美之于社会效用价值的思考,或是教育家对艺术美及艺术精神之于启迪国民,化育人性的理想追求,抑或政治家对艺术方式之于鼓舞和凝聚大众力量的期盼,都从不同的角度集中反映了使艺术回归并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抱负。现代环境饰品继于此项历史与社会的重任,必向室外大力的开拓与转为公共艺术。
4.3 文化的转型与人文关怀
在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冲击下,文化也逐渐在“世界一体化”。艺术变得随处可见,也变得可见“一般”。“极端”与“杂乱”、“颓废”与“变态”,各式各样的“新艺术”已让我们感到疲倦,一切“联合国”籍的“快餐”文化已让我们“毫无营养”。民族文化何去何从?关注我们的传统,关注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本质。因此,在视觉享受已经极其丰富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不仅是艺术形式创作上的不断更替,更应是在文化身份上的思考。艺术要与文化、要与现实、要与中国人的生存经验挂钩,文化必须转型。
现代环境饰品在文化转型上的表现应是,现代环境饰品开始由审美走向文化,由语言形成的问题转为观念的问题,如果过去人们更多的从美的形式出发,把环境饰品看作一种形式创造的话,现在,文化的意识,观念的表达,将成为更加关注的内容。其中有几个重要的特征是: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社会,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与过去的“只为装饰”时代最大的区别是,它不是从形式出发,而是从艺术家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出发,表达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心;艺术家们不再是玩弄花样,而是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挑战传统的整体性和社会思维方式,体现出一种清醒、冷静的批判意识和大无畏的博爱意识;艺术家对社会、对环境的关注,不再是大而空,而是实实在在从人们感性的日常环境中发现问题。
第五章 现代环境饰品材料及工艺的研究
在现代环境饰品的构成要素中,材料与工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主要来研究一下。
材料的广泛性为装饰艺术的创作手法与艺术效果带来了极大的多样化和可能性,不仅能体现画稿无法表达的艺术效果,而且往往可以获得富有创新的最后效果。材料语言常常影响着设计的思维与行为,它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向创作者暗示着某种意象或自身隐伏着的构成趋势。以敏锐的感觉抓住材料的内在特性并清晰完美地展示这些特性,达到形式与材料内在品质的完美统一,是形成材料风格的重要条件。现代环境饰品的材料涉及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及每一种材料相应的多种制作工艺。熟悉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掌握工艺处理手段尤其是现代科技手段是控制材料语言的必然途径。材料的组合运用、形式选材、突破常规的肌理性格创造等,是赋予材料新的生命力的艺术手段。
[JH:PAGE]
5.1 天然材料
5.1.1 土
土及万物依存之本,在中国被看作是宇宙源泉的“五行”之一,很早就有女娲捏土造人,创众生的动人传说。那么土又是怎样能造出饰品呢?有拒可考,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用未经过烧制的粘土塑造雕塑了,例如欧洲一万年前的马格德林文化的野牛和熊等塑像。在人类漫长的摸索过程中,土质材料得到充分的开发与运用,敦煌的莫高窟、平遥双林寺的神佛塑像以及民间无锡“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张”的彩塑等。土因取之不尽而造价低廉,其色泽有黑、白、灰、红、黄、棕等,经筛选、碾碎、陈腐及水的掺和,可塑性较强,便于精雕细塑,其成型过程较易保留各种工具尤其是手的操作痕迹,(拍打、压塑、刮、刻、抹等)形成力量挤压的“泥味”,自然气息极浓。
5.1.2 木
木是大自然赐予的丰厚产物,在中国同样被认作是构成宇宙基本原素的“五行”之一。长期的农耕生活及与自然抗争的实践,逐渐培养了人们对木之特性的了解,并运用于生存与创造之中。从最早的木建筑到以后的木家具、木雕刻,以及到现在的木地板等,木材料一直在施展着它那别无能及的自然特性。清纯的芳香,柔顺的色泽,木之质感总是与人温暖亲近,有着良好的嗅觉、视觉、和触觉效应。
木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就有楠木、樟木、柏木、红木、椴木、杨木、松木、桃木、梨木、檀木等等,木质有软有硬,既可大刀阔斧,保持木材劈裂凿刻的痕迹,也可雕刻打磨出精致圆润的造型和玲珑剔透的空间层次。加工时可以有意无意根据生长的年轮雕刻打磨出其它材料难以替代的纹理变化,独具匠心地利用这些纹理以及天然色斑、节痕等,即可获得材料世界中独有的表现特性。同样也可以利用自然或人为侵害腐蚀后的木料来表现现代观念上的一些想法。
5.1.3 石
石是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主要为矿物集合而成。人类在萌荒的石器时代即已培养出对石的浅显感知和粗加工能力,石材器物的制造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到来。石一直是建筑与雕塑的主要传统材料,在世界上以石的名誉留下的灿烂文明简直是无法估量,永无磨灭的。石的品种众多,色泽纹理丰富,拥有坚硬、凝重、沉稳之感,以石材为现代环境饰品,遭自然风化慢,耐腐蚀能力强,能抗击各种外力且能防水耐火,保存寿命长久。大型饰品可采用花岗岩、大理石、青石、红沙石、石灰石等,手段可雕、可凿、可刻等。小型饰品除运用上述石材外,则还可采用珍贵的宝石,如质地坚硬的黄玉、白玉、翡翠;色泽鲜艳的珊瑚石、松石、玛瑙、芙蓉石;晶莹透亮的水晶、绿晶、茶晶;宝光闪烁的碧玺、蓝红宝石、猫尔眼、钻石等,其成型手段也扩展为刻、磨、琢、碾、钻等机械或手工加工。
5.1.4 水
水是万物生命之本,山因水秀,地因水而灵。在中国,水被列入宇宙五行之一,因此人们往往靠水而居,形成现在讲究的“风水”。水取之方便,造价便宜,以水用环境饰品的开发设计已经是较为常见的类型:花样的喷泉、新颖的水景雕塑、别致的流水小品等等,各自以其奇异的变化向环境展示着自我独特的装饰魅力。
5.2 人造材料
5.2.1 漆
漆是工艺美术中的一种古老传统材料,早在7000多年前,人们就学会用朱漆绘制木碗。而漆艺也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一种艺术种类。漆有天然漆和人工合成漆之分。生长于东方国家的天然大漆具有耐久、耐酸、耐腐蚀、耐磨、附着力强等特点,是制作漆艺的理想材料。而人工合成漆则具有透明度强,干燥快,坚硬耐磨的特点,也是一种较好的制作漆艺的理想材料。与漆料一起常用的材料有金、银、铜、螺钿、蛋壳、螺丝、树皮等。加工工艺可以采用描绘、粘贴、雕刻、镶嵌、填补、喷弹、堆漆、打磨、抛光等手法,根据效果的需要,艺术家可以“为所欲为”灵活运用。作品光泽润透含蓄,触觉细腻亲和。
5.2.2 陶瓷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它的产生是人类控制自然物质过程中的一项划时代创举。中国是陶瓷材料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素有“瓷国”之美誉,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泥土,经过烧制做成了各种彩陶,灰陶和陶塑等。运用陶瓷材料与工艺可以制作壁画、雕塑及各种现代造型的瓶、壶、罐、碗等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坯上随意描绘各种釉色与图形。有时还可以通过烧制温度的高低来获取自然而又意想不到的效果。
5.2.3 金属
金属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在中国被列入构成物质世界的“五行”元素之一,通过天然矿石的采集、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剂等手段提取而成。金属材料的运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例如早在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次巨大的飞跃。金属还是一种传统的雕塑材料,在中国历史上留有辉煌灿烂的文明而流传千古。常用于现代环境饰品制作的金属材料有金、银、铜、铁、铝、锌、不锈钢以及各种合成金属等等,制作工艺有锻造、冲压、拼贴、焊接、钉铆,蚀刻、着色等。
5.2.4 玻璃
玻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普通玻璃通常以石英沙,石灰石,纯碱为主要原料,并添加些各种辅助性材料,经1550—1600度高温熔融成型,再冷却而成。以玻璃为材料的现代环境饰品既可以制作成彩色玻璃画,也可制作成浮雕、圆雕、屏风、家具等等。利用玻璃这一材料时,首先我们应对材料的特性进行挖掘。玻璃具有很好的透明性,造就了梦幻般的视觉效应;而半透明的玻璃则又是古代仿造玉器的首选材料。玻璃材质的透明性提供了其他艺术载体所不具备的无限空间,现代的玻璃艺术已是多种技法结合的综合体,特别当玻璃与光线结合之后,就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奇妙视觉感受。其次,现代玻璃艺术还可以成为艺术家观念的载体。现代玻璃艺术与传统玻璃工艺的本质区别在于它体现的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其内涵与外延远远超出了传统工艺所涵盖的,它与传统有着技术操作上的联系,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没有现代艺术观念的出现,现代艺术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JH:PAGE]
5.2.5 水泥
水泥的主要原料来源于石灰石、黏土等,通过适当比例磨细混合,入窑烧制成块,再用机器碾磨制成呈灰绿、棕色和白色的粉末。水泥与水混合后,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能由可塑性泥浆状转化为紧密坚硬的石材状,并能与各种颗粒状材料(像沙石之类)凝固成为一体,强度教高。用水泥材料的现代环境饰品往往是放置在室外的,可以做成环境雕塑,类似石材;也可以和其他材料结合,诸如彩石、陶瓷、彩色玻璃、镜片等,覆盖于表面,做成环境小品或公共设施等,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掩饰其略显低档又无个性的材质,而且能取得综合材质的镶嵌效果。
5.2.6 塑料与玻璃钢
塑料与玻璃钢都是以树脂为主要原料的材料,两者都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和抗冲击性能,相对于陶瓷、玻璃来说不易破碎;较之于金属材料而言,比重轻且不会生霉变,因此许多场合已经开始取代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尤其是玻璃钢,它以“仿材”见长,其适应性之强几乎可以模拟各种材料的表面特征,如经表面处理(喷、涂、刷、镀等)达到金属材质效果,也可与石粉、细纱等混合调配制成极似汉白玉和花岗岩的石质特征。
5.2.7 纤维
现代纤维艺术是现代环境饰品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公众较为普遍的喜爱。纤维这一材料可分为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和有机合成纤维等。天然纤维包括有竹、藤、棕、柳、葵、苇、稻、麦、高粱、玉米、麻、棉等植物的杆、茎、韧皮或花、叶;蚕丝、毛发、马尾、鸟羽及鬃、毛、绒等。这些材料比较传统,有的温暖、轻柔,有的朴实浑厚,富有很强的亲和力。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和有机合成纤维主要包括有尼龙、涤纶、腈纶、乙纶、丙纶、氯纶、氨纶、氟纶等,这些纤维也都各有特性,它们不仅在数量上为天然纤维做了补充,而且许多化纤品种,在性能和感观上都有天然纤维所不及的品质,如粘胶纤维手感柔软,光泽明亮,易染色,防蛀等;涤纶抗皱,耐热,光滑等。
用纤维材料制作的现代环境饰品主要有壁饰、壁挂、地毯、软雕塑、装置艺术等,主要通过编结、刺绣、缠绕、拼贴、衍缝、捆扎、蜡染、悬挂等来实现。
5.2.8 纸
纸是一种具有多种性能的造型材料,它成本低,加工方便,早在公元105年中国就已有利用废鱼网、树皮、破布及嘛造纸的详细记载。15世纪活版印刷术发明以后,纸的应用日趋广泛。纸加工技术的提高,也催生了二度空间及三度空间的纸艺,加速了纸艺在全球各地的普及。
利用纸材料创作,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纸的性能。一般纸包括有素描纸、水彩纸、油画纸、高丽纸、宣纸、包装纸、及生活用的卫生纸等,这些可以采用描绘、喷溅、剪裁、拼贴等技法。特殊纸包括有纹理的纸、各种费旧纸及纸浆等。巧妙利用这些纸的质感的多样性,就能赋予平凡材料以不平凡的艺术价值。
5.2.9 光、电
光和电本来是以照明等实用功能来运用的,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非常普及的能源形式,光和电也逐渐运用到装饰环境上来,并且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光也分自然光和人工电光,但一般都是以照射的方式烘托效果的。光电的运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绚丽多姿,光彩宜人。
5.3 综合材料
所谓综合材料就是将上面任何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材料通过有机组合,加之彩绘、蚀刻、编织、镶嵌、焊接、组装等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必会得到意外的收获与偶然的乐趣。
世界上没有不能利用的材料,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发现材料的美并能充分把它表现出来,因此,未来有待我们努力去研究去发现。
结 论
本课题研究是置于装饰设计、环境艺术、公共艺术、景观设计、环境雕塑等学科的发展基础上,以现代人类生活环境需求的发展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现代环境饰品的语意及其职能与特征,并对其构成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在现代生活环境中饰品要与人民大众产生自然亲密的互动关系,这对现代环境艺术的发展来说,在观念上就有着一定的引导价值,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这篇论文的完成,有助于“现代环境饰品”这一课题正式的启动,并对“现代环境饰品”这一提法有着基础性的解释,对艺术、设计与环境的研究起到前沿性的参考。同时我也不得承认,这一课题是以构想为前提,存在着很大的试验性,如与他人观点产生异议,也是不可避免的,还望众人指正。最后,我忠心的期盼着这一课题研究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充分的可行性。
参 考 文 献
1 邬烈炎.装饰语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5
2 展望.美术研究.1998第2期
3 于正伦.城市环境创造----景观与环境设施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4 (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1
5 孙振华.公共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1
6 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
7 黄健敏.百分比艺术.(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4
8 许正龙.雕塑学.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1
9 唐星明,甘小华.装饰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8
10 邬烈炎.现代玻璃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6
11 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12 韦求真.纸艺设计与制作.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3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转帖)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