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孕育华夏文明 中华炎黄坛今年将在黄河之滨竣工

更新时间:2006-01-19 09:11: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叶晓楠 编辑:小路 浏览量:1275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



  如今,乘坐火车路经京广铁路黄河大铁桥时,透过车窗,就可看见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同盟山上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这是正在修建中的中华炎黄坛巨大工程的一部分。

  修坛二十载

  修建中的中华炎黄坛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南岸邙山东端,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结合部和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

  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邙山上发现的仰韶时代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古城池,也是轩辕黄帝建城营国的所在。而中华炎黄坛即位于该古城以北3公里,据专家论证,这里正是炎帝和黄帝的大部落会师结盟之处。

  建中华炎黄坛的倡议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1986年,该倡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海内外各界的响应和支持。20年间,20余次有关炎黄二帝史料和造型的论证会先后召开,戴逸、李学勤、李政道等海内外600多位著名学者参加了论证。

  此间,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工程进展一度不是很顺利,直到2005年,香港豪德国际集团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签定合作协议,由豪德集团投资兴建中华炎黄坛广场、祭坛、姓氏纪念堂等巨塑配套工程,该工程整体进展加快了。

  坐落同盟山

  据主办方介绍,中华炎黄坛将包括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像前广场、广场祭坛、万姓先祖纪念堂、万家相和长廊、日门、月门等建筑。

  炎黄二帝巨像坐落在距京广铁路大桥仅有数百米的同盟山上,以山体为炎黄二帝之身,向上塑成头像,共106米高。塑像采用上实下虚、虚实结合的雕塑方式,面部吸收中华历代传统雕塑艺术手法精华,轮廓明暗清晰,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胸部以下作虚化处理,与山体相连,雄浑质朴。炎黄二帝像体内部建有8000平方米的会展设施。这座巨型雕像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塑像之一。

  二帝巨像前是广场,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近20万平方米,将是今后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

  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是中华炎黄坛的另一个重要建筑。纪念堂共4座,每座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外观为台上起顶,外墙呈斜坡面,上植绿草,堂顶为四面攒尖。屋脊四脊收尖处嵌一巨大玉球,光亮晶莹。每座堂内有30个展室环绕四周,四堂共120室,陈列各姓氏始祖先贤事迹纪念物和文字说明、姓氏发祥地、祠堂堂号和家谱等资料,供后世子孙凭吊和了解姓氏文化知识,是供姓氏宗亲团体在中华炎黄坛设立姓氏先祖纪念、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据悉,中华炎黄坛主体建筑将于今年8月完工,10月30日即阴历九月初九上午九时九分,将在中华炎黄坛举行全球华人纪念炎黄二帝活动。

  凝聚民族魂

  中华炎黄坛的修建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重点文化标志项目。该工程自1998年开始启动后,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活动,与此同时,山东济宁的中华文化标志城、甘肃天水的中华始祖文化园、湖南怀化的中华和平文化园等也都在筹建中。

  本月17日,中华炎黄坛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来自湖南怀化、甘肃、黑龙江五大连池、新疆巴州和陕西黄帝陵方面的代表根据中华传统文化金木水火土“五行”理念,向中华炎黄坛分别捐献了“二战”兵器、松树、五大连池水、巴州石火、黄帝陵的黄土等。

  正如与会专家在本次座谈会上指出,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炎黄坛的修建,将成为维系海内外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也将是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和平纽带。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