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行业资讯>正文

美山:比吴哥更古老的圣地

更新时间:2006-01-12 15:59:47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立山 编辑:小路 浏览量:1244

美山:比吴哥更古老的圣地[组图]

 

把越南人心目中的圣地——美山谷地(My son Valley)称作“越南的吴哥”,也许并不是一个很妥当的说法,但来自胡志明市的导游谢宝伦的确是这么说的。当然,他还补充了一句话:“美山比吴哥还要古老。”

旅行者到达越南中部地区,有三个地方是必须去的:岘港、会安和美山,其中会安和美山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同样古老,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容貌和内心。有了文化遗产这顶帽子,旅行便无形中“增值”了,就像导游谢宝伦先生所说,这叫文化旅行。

美山不是山,实际上是一个塔寺区,越文是“MY SON”,美山是音译,其内涵当然不能从字面上进行英文推断。从地图上看,美山隶属越南广南省维川县维富乡,距岘港70公里,会安40公里,处在一个直径大约2公里的山谷中。如果从空中向下望,美山的塔寺遗迹一定是被茂密葱郁的热带植物层层笼罩着,俨然一道天然的保护层。

这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在越南的其他地方,到处可见中国文化影响的印记,但在美山,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彻底的异质文明。而这种文明和一个古老的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王朝就是越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占婆王朝。

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的林邑、环王、占婆、占城等名词所指称的占婆王朝早已在越南的历史变迁中烟消云散了,但回望历史,我们很容易从那些浩瀚的史册中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史实:位于越南中部的占婆王朝,曾经与在柬埔寨兴建吴哥窟的真腊王国,以及在爪哇兴建婆罗浮屠佛塔的诃陵王国并称为“东南亚三大古代王国”,在东亚、东南亚甚至亚洲和世界的文化、经济史上,占婆王国都曾经占有过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美山:比吴哥更古老的圣地[组图]

和世界上许多显赫一时的王朝一样,繁华过后,占婆王朝也只剩下一些精美绝伦但残破不堪的遗迹,美山便是占婆王国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圣地。出人意料的是,美山遗迹是在占婆王朝破灭近两个世纪后的1885年,才被一个法国人无意间发现。此后不久的1898年,法国派专家到美山考察,并仔细研究了这里的碑文记载,逐渐理清了美山这一神秘遗迹的历史踪迹。

据记载,公元4世纪末,占婆国王巴哈德拉瓦曼下令在如今的美山地区修建一座木结构的神庙,这大概是美山最初的建筑。但公元7世纪之前的占族人究竟在这里修建了多少庙、殿、塔,如今再也无法知晓了,因为7世纪以前的所有建筑已经悉数毁灭。7世纪初,占婆国王桑布胡瓦曼下令重建神殿。7至13世纪,这里繁盛一时,建筑达到了70多座,美山也因此成了占婆王国最重要的印度教圣地。这里的地位曾同柬埔寨的吴哥、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佛塔等齐名。但到了15世纪末,由于占婆王国迁都,美山圣地从此荒废……

如今的美山,尚有20座不完整但还保持着原始模样的建筑遗迹。可以查到的资料大同小异,共同的描述是“这是占婆王国祭祀君主和神灵的印度教圣都,建于4至13世纪末,是东南亚长期连续发展的惟一建筑群。”

美山:比吴哥更古老的圣地[组图]

我记得我们到达美山的那天,天气炎热非常,占地十分庞大的景区里面,茂密葱郁的热带植物散发的气味混合在一起,仿佛加重了空气的湿度,不大一会儿,便汗流浃背了。我们先在一个简易的表演大厅里观看了十分精彩的越南古代舞蹈表演,然后便一头扎进了美山神秘的占婆文化世界。

神秘的“砌砖艺术大师”

总体说来,美山占婆遗址有三大建筑群,规模很大,其建造和雕刻风格与越南其他地区的建筑差异十分明显。专家们说,这是印度教文化的体现。印度教于1000多年前由印度商人带入越南,并迅速产生了影响,越南中部的占婆王国开始崇拜湿婆神。

从公元4世纪开始,美山谷地被占婆国王巴哈德拉瓦曼选作宗教圣地,开始修建大量的寺院和宝塔,当然,大部分寺院和宝塔用来供奉国王和婆罗门神,包括湿婆神。她被认为是占婆王国和占族王室的创造者、奠基者和保护者。在当地发现的一些12世纪的石柱也表明,美山圣地的首座寺院里人们已经有了相对统一的宗教信仰,那些石柱就是为了敬拜湿婆神而立。

进入美山占婆遗址,首先听到了内心的惊讶和赞叹。无法想象,这样一片人烟稀少的茂密林区,竟然隐藏着如此精美绝伦的建筑遗迹,不能不让人感叹艺术的伟大和历史变迁的无情。从总体上看,美山的占婆遗址群散乱地分布在几个相对较远的地点,但彼此之间又似乎遥向呼应。每座建筑都不是十分高大,也难怪有游客把它们和吴哥相比之后,心里多少觉得这里缺少了些宏伟和气概。但小和大与建筑材质以及地理环境有关,在艺术的内涵上并无高下之分,精致也许恰恰说明了艺术家在细节和深度上进入了更深的层面。

美山:比吴哥更古老的圣地[组图]

建筑之外,美山塔寺群中的占婆文物令人目不暇接,不仅有越南的飞天,还有越南维纳斯和越南菩萨,她们虽然身份不同,但无一不是身材窈窕、婀娜多姿,她们以各种姿态和谐地栖息相处,正好说明了印度教传入后,与东南亚诸种文明的交融。除此之外,塔寺内外还有大量栩栩如生的人兽石雕和男女生殖器官雕塑,让人叹为观止。

美山最奇妙之处就在于占婆艺人的建塔技术、石砌雕刻艺术和审美观。中国的史书曾经赞扬占婆人是“砌砖艺术大师”,观看之后,不得不说,这一说法的确有其根据。美山塔寺群中,砖块的大小为31×17×5厘米,硬度均匀,它们穿越了漫长的历史时空之后,依然紧密地重叠在一起,如果不是人为破坏,丝毫不见松动的迹象。令人吃惊的是,砖与砖之间并没有使用灰浆。那么,当年的“砌砖艺术大师”们所用的是什么粘结剂呢?

在这一点上,有过许多猜想,但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这些设计精巧的塔寺,是由干砖所建,然后用Cau Day树的树脂作为粘结剂砌在一起。当塔建造完毕后,人们在塔的周围燃起熊熊大火,连续烘烤几天。炽烈的火焰把整个宝塔结构加热,使整体完全融化,砖块与树脂紧密无间地粘合在一起,便具有了与漫长时光和大自然风雨雷电抗衡的力量。可以想象,当大火在砖塔四周猛烈燃起时,人们也在祈祷宝塔获得永生的力量,气氛神秘而悠远,“砌砖艺术大师”们把建造过程本身也变成了敬神的仪式。

徜徉在美山遗址群中,看着遍地的石柱,看着墙壁上岁月剥蚀的痕迹,我努力想勾勒出那些艺术大师们的形象,或者,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但我做不到。从现代的文明世界猛然进入这片神秘的遗迹,我不过是万千陌生来访者中的一个,而那些卓越的工匠们早已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中永生了,他们属于另一个世界。

美山:比吴哥更古老的圣地[组图]

创造与毁灭共生的文明

这就是许多文明的必然之路:从繁盛走向衰落,从圣地变为遗迹,青春的躯体逐渐衰老,最后终于沉寂下来,静卧在时光的一角,供后人观赏和沉思。

而那些创造这些奇迹的占族人呢?我们能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建筑遗迹了解他们多少呢?不多,而且只言片语的记载也被历史的烟尘遮蔽得模糊一片。如今可以确切知道的是,占族语言属马来——波利尼亚语系,与越南语所属语系不同。占族人的后裔现在分散地生活在越南南部和柬埔寨。据1984年的统计,生活在越南南部的占族人人约有7.5万人。

历史上,占族人分为两群:Dua群居住在Amarvati和Vijava省,而Cau群则居住在 Kauthare 和Pandaranga省。这两大族群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最明显的就是服饰和习俗,而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经年累月,碰撞频发,最后还经常导致战争。他们想了很多方法来解决争端,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异族通婚,就像中国古代的“和亲”制度一样。而根据美山地区大量的历史遗留物可以推断,他们热爱艺术,而且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时间的磨洗,风雨的侵蚀,本已把美山的芳华褪去,而战争的炮火硝烟,即便再伟大的砖砌技术,也难以抵挡其强大的毁灭力量。如今的美山圣地,用废墟来形容更为合适——墙壁斑驳,四处生满绿苔;石柱和石块随意散落;许多雕像无头无脸……事实上,这里就是一片废墟,自从15世纪末,占婆王国迁都之后,美山圣地便就此荒废了,如果不是法国人的偶然发现,也许它将继续沉睡下去,不为人知。

美山:比吴哥更古老的圣地[组图]

1937~1944年,法国远东博物馆组织重修了美山的一些古塔。据专家统计,在1946年以前,美山还有大约50座建筑保存比较完好。但不幸的是,战争迅速把这个数字缩小了,而且继续残存的建筑和雕像被毁坏得更加支离破碎。尤其是l969年,美国空军对美山谷地进行了狂轰滥炸,B52轰炸机在这里投下了大量的炸弹,轰鸣和硝烟炮灰之后,著名的美山A一1号殿和许多建筑被夷为平地,只剩下瓦砾残渣。到1975年越南南方解放时,偌大一个美山圣地,只剩下20座建筑保持了原有的形状,而且从中找不出一座是完好无损的。

这是一条十分荒诞但却生命力旺盛的定律: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又由人类自己亲手毁灭。

为了对遗址进行考察和修复,从1978年开始,人们对美山遗址区进行清理和扫雷,为此有6人丧生,l1人受伤。1979年4月29日,越南文化通讯部决定将美山遗址确定为越南艺术建筑遗址,但即便如此,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越南仍然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修缮和保护这些文物古迹。从1980年起,越南和波兰合作对美山遗址进行了修复,经过10多年的加固和修理,这个占族艺术的伟大遗产终于得到了重生,部分恢复了原貌,使得世界各地的游人和研究者可以从这些残垣断壁中体会到当时占族建筑艺术的精华。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美山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山下到遗址所在地,有一段山路,前往参观的游客需要乘坐景区的小吉普。美山的自然风景也很漂亮,而且十分安静。但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还是不要随意乱走,因为这一地区至今还有尚未引爆的地雷。和我们同行的,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50多岁,我们叫他Paul。越战时,他就在越南,身份是美国士兵。他讲了许多自己在越南的经历,也有关于美山的,我们听了,觉得新鲜,也觉得恍若梦幻。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