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城市雕塑的喜忧和实践

更新时间:2006-01-06 15:16:26 来源:网络 作者:张云薇 编辑:沈飞 浏览量:1468
张云薇(北京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都市建设的繁荣和美化环境的迫切要求。城市雕塑的需求也急剧膨胀。城市雕塑之“风”可以说是席卷南北大地。雕塑家有事做了,听说报考美院、填报雕塑系志愿的人最多。这在以往真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好事,喜事,让人高兴。但也有让人忧的。应该说,好多雕塑是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但出现的城市“垃圾”也不少。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区县、街道,不分环境,不分城市、地区的大小,不考虑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特点,一味追求所谓“气派”(高、大、全),“一流”(攀比之风);一味模仿西欧16-19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雕塑(其模仿水平又不高)。或者盲目追求所谓“现代抽象”时尚(三角加转圈,球球夹棍棒),全国正在涌现出此类大大小小雷同的雕塑。这些的所谓雕塑,毫无美感可言,它破坏了自然,破坏了城市的美化,浪费了钱物,渲染了奢侈、浮躁的价值观,污染了文化。

  这几年我去了一些城市、区县。不管地方大小,几乎都热衷建设大广场,大广场上一定要有一个大雕塑(当然要有政治、纪念意义的)。市、区、县一级级下来,就是街道,厂矿企事业单位,也都在搞,实在不能搞广场的,也得搞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显示一定政治内容和业绩的雕塑,如“腾飞”、“跃进”、“火炬”等等大型象征意义的雕塑。去年某街道地区下了决心,拿出了十万元请我设计一座雕塑,摆放在靠近马路居民楼边上的一块小绿地上。 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一些小品雕塑比较接近群众的需求,达到市民休闲与活动的目的,又经济,又实惠。但决策者坚持原来的思路,必须搞一个有政治内容的雕塑。我只能婉言谢绝了。后来他们请人搞了一个“腾飞”构图的雕塑(资金有限,才三米高)。一个向上的斜三角形造型,表示奋进,中间有一个金属球,插着许多棍棒表示光芒,象征街道地区党的领导。整个雕塑造型设计还是过得去的,但它的尺度,它的环境,实在体现不出“腾飞”和“奋进”的主题,市民对它肯定是冷漠的。正是某些领导、决策者,甚至一些群众,乃至专业人员都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局限性,弄的许多雕塑千篇一律,失去生命力,失去交流,失去特点,剩下干巴巴的雷同。更有些决策者,贪图价格便宜,将雕塑的设计、制作交与一些非专业或专业水平低下的人员,搞得非牛非马,制造了“垃圾”。当前,破坏自然风貌,破坏地方文化的情况比比皆是。去年回老家游览了芒山、灵山风景区,站在半山猛一看,天然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但回头朝下望去,各个山间顶上做了好几个大型佛像,工程可不小。但大都形象塑造得让人不敢恭维,真是刹风景!带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对人的精神的污染,将这些钱财用在改造生态环境上该多好!去年到温州南溪江风景区游览,那里似乎还没有被这股“恶风”涉及。我默默祝愿:但愿能永远保持这统一和谐的自然本色。记得我曾在一本杂志中看到,说十几年前,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有一位副总理请贝铭先生在紫禁城附近设计一座庞大的高层建筑,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不能这么做,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么做,如果你从紫禁城的墙往上望,你看到的是屋顶金色的琉璃瓦,再往上望就是天空,一览无余,那就是紫禁城的别具一格的环境。假如你破坏了它,你就摧毁了这件艺术品。这又使我联想到不久以前报上报道的,国外的许多城市的市长和头头们来北京,傍晚去太庙游览时都对这独特的景观激动不已,我感到,城市空间雕塑也和建筑设计一样,要得就是与环境的相和谐而不是破坏。城市建设的三个理念:设计尊重自然,设计尊重人,设计尊重地方文化。城市空间雕塑的设计同样应该遵照。

  除此之外,这几年“雕塑一条街”,“雕塑公园”,“名人雕塑公园”等也开始在大城市之间慢慢延伸。我看过一个青少年教育基地中的雕塑园,有一百多座雕塑,听说还要做下去。园内雕塑不乏成功之作,但也有不少过于粗糙。一些古代名人一个个做的矮小干瘦,毫无个性,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感染力了。这类雕塑能使青少年得到教育和提高审美水平吗?如同有一个阶段全国都搞造庙修庙“风”一样。盲目地发展此项工程,就不会有好结果,只能是给国家,给人民浪费更多的钱财。希望那些领导者、决策者,真是不要头脑发热。

  对于城市雕塑的设置,市、区各级领导目前首先规划的,是以城市主要道路、广场,以及有大量人流的公共建设为主,大都为纪念性、标志性及人文景观的雕塑,将它们列为重点工程,大兴土木,由于政治影响大,资金投入多又是百年大计,因此严格把关,层层多次审批。能中选上马的雕塑毕竟是少数。同时,此类雕塑的设计要求由于过于沉重,无论在创意、风格、材料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作为贴近市民生活的,作为园林、住宅小区的尽管雕塑正在悄然兴起,为雕塑家们开辟了另一个天地。随着环保的重视,小区、街道、住宅小区的园林环境的景观设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地中小型的园林景观雕塑如雨后春笋、相继竞生。如何与园林景观设计师,以及开发方的合作,将景观雕塑做得更有特色,值得雕塑家们的关注和思考。
这几年,我在实践中感到这类景观雕塑今后在小区、街道、住宅小区等地打有发挥和施展才能的余地,它的优势在于:

  一、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能与自然、与公众有交流,营造艺术化的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雕塑已不仅仅是限制在过去的小品装饰雕塑的范畴。目前已扩大包括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许多方面。今后作为公共艺术功能的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休闲设施,文体娱乐健身设施。门、窗、壁的装饰,科普、文化长廊设计,凉亭、喷泉设计等,园林“家俱”如座椅、凳、台桌、栏杆、废物箱、灯座(街道高灯、低灯、步道灯、草坪灯、地面灯)、广告牌、指示牌、进排风口、出入口、电话亭等,这些都是与人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设计的内容大大地扩展了,只要不死抱老的雕塑形式不放,雕塑家完全可以在这领域内大显身手。园林雕塑的题材,内容广泛灵活,无所不包,尤其目前“以人为本”追求人性、爱护大自然、注意环保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作为景观雕塑的设计更要走入公众之中,表现大众、社会关注的问题。它与某些极端个性化的作品是有区别的,后者往往远离大众,给人以孤芳自赏的感觉,作为一种个体创作行为,本无可厚非,但一旦以公共艺术形象出现,个性化语言的过分晦涩性,必然导致市民的冷漠,当然一味地迎合、媚俗,也是不可取的。

  去年,为配合“六.一”儿童节特定时间段,我和学生们创作了一批《人.自然.环境——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雕塑(共36件)在西单文化广场的绿草地上展示。其中有表现人和自然环境的《爱巢》、《晨曲》、《放飞》、《五彩树》……,也有表现动物亲情关系的《猪妈妈和孩子们》、《神气的螳螂》、《汪汪狗》……,还有体现功能的“双鹿秋千”,各种动物座椅和摇椅……,这些作品表明设计者关注社会视点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雕塑的造型语言上也作了某些探索,作品通过情节、节奏、韵律、色彩,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儿时,带回自然,它所包含的主题是伴随着轻松、亲切的审美体验过程,自然地传达给观众,在心灵中产生共鸣。这些作品虽然也变形或抽象,但看不到难以理解的造型语言,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观众络绎不绝,气氛十分热烈。尤其是小朋友们,更是兴奋不已,在喜爱的雕塑面前触摸、攀骑、玩乐、频频照相,迟迟不舍离去,反映出设计者与观众的距离是那么贴近,达到与观众情感的相互交流。这批雕塑一部分已永久安放在小关地区的绿化环境中。

  同一年,北雕的一批雕塑家朱尚熹、许庚岭、赵磊他们也在对雕塑如何贴近生活,强调公众参与,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做了有益的尝试,《红领巾公园》成为景观雕塑与环境结合非常成功的范例,彩色的《欢乐虫虫》、装置的《风树林》、晃晃悠悠的《芽形座椅》、富于幻想的《鸟笼凉亭》等18座雕塑充满了生命力。

  二、引进有现代感的新颖的雕塑工程。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地区也曾设置了一些园林装饰雕塑,由于历史原因,题材较狭窄,雕塑语言比较单调、陈旧。材料基本为铸钢、石雕等,工艺较复杂,价格较昂贵。如今景观雕塑强调贴近现代生活,就必须在造型、构思、材料上都打破旧的惯例,引进现代雕塑的观念与手段来丰富雕塑的语言。如近期我们设计的一批雕塑基本都采取了金属板切割后插接的构成结构,手法简练、清新、自然。无须一般雕塑所需经过的泥塑、放大、翻模、再铸铜或打成石雕,或敲錾金属成型,只需采用手工折纸方法,折叠插接成定稿小样,然后放大纸样在金属板材上依样切割插接成型,因而加工简易、周期短,造价低廉。再加上喷涂鲜艳夺目的色彩,这一切决定了形式的新颖,富于现代感,使人耳目一新。投资方看到作品新颖造价又不高,就易于接受。

  在众多题材的园林景观雕塑中更易运用生动活泼、新奇、富于幻想的构思和丰富的雕塑语言,使公共环境更充满生活情趣。《猪妈妈和孩子们》夸张的结构造型突出了它们的可爱,喷涂成红色更渲染了“幸福家庭”嬉耍的欢乐场面。《神气的蟑螂》、《歌唱家与青蛙》,喷涂为绿色的板材结构造型上又装置了钢管和钢球的腿、眼,使形象更鲜明亮丽、丰富生动。《汪汪狗》巧妙地利用一正方形板,通过切割、拆合(无弃舍)成为有机的空间造型。

  在材料的选用上也越来越丰富,木石、砖、金属、玻璃、有机玻璃、树脂、陶瓷、漆器、装置现成品……都能创造不同工艺的、充满无穷魅力的新颖作品。

  三、结合娱乐休闲和实用功能,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没有公众的交流就构不成公共艺术的空间。园林景观雕塑尤其是居住小区的雕塑,与居民长期相处,不但要有可看性、亲切感,满足观赏的需求。如果还能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设置和设施,就更能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如前面提到的《鸟笼凉亭》,为望京小区设计的《快乐喷泉》中的各种动物,孩子们都可攀骑。用金属管焊接的《长颈鹿秋千》可爱亲切的动物座椅等。今后作为有公共艺术功能的一系列设施,无一不能将雕塑的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

  四、让更多的雕塑家,尤其是青年雕塑家参与实践。

  由于大都是中小型雕塑,基本上不用层层审批,雕塑家相对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再加上造价低,数量多,被采用的机会相对就多一些。雕塑家也就能发挥更多的新创意。使更多的雕塑家能参与实践,尤其是青年雕塑家,包括雕塑专业的学生,从中能得到更多的创造和锻炼的机会。“六?一”那次在西单广场展示的大部分雕塑就是学生在创作设计课与动物雕塑设计课中设计制作的。此类实体操作的课题,对学生的创作思想、材料的使用、加工,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同时学生在对课题的挖掘和探讨中,加深了对动物的爱护、环境的保护、对社会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关注,这正是一个公民的基本公众意识。这些也是当前学生和青年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专业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远比说教要深刻得多。正如全国雕塑艺委会主任盛阳先生观看后所说:“对未来的年轻的雕塑家做出这样好的作品,感到非常激动。这样的教学有着深远意义。

  以上是我在公共绿地,宅区小景进行雕塑创作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它只是城市空间雕塑设计中的一个小小的侧面。虽小也需要建筑师,雕塑家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鼎立合作。我们共同承担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通过交流,向更高水平学习和探索,在探索中求完善,中国的雕塑艺术方能发展和前进。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