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雕塑知识>正文

明代的玉雕

更新时间:2006-01-06 10:49:4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9005


    明代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始终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飞速发展的基础,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来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而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社会风气,党政军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我们现今还能见到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我们现今还能见到大量这一时期仿制的“古玉”,甚至连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经被明肛仿古欺骗。

    明代玉器工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早期    明初玉器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风格继承元代,做工严谨而精美。1970年南京市明汪兴祖墓出土了玉带饰14块,碾琢隐起行龙,出没于祥云之中,碾工玲珑剔透,有鬼斧神工之妙。但去龙的形象与布局均接近元代,玉带板数量不符合明制。1970年春到1971年初,山东邹县朱檀墓出土了冕饰、玉带、玉佩、玉圭、玉砚、玉笔架、玉杯等玉器,表现了明宗室亲王生前和殉葬用玉的状况。这类玉器所采用的玉材光泽较强,碾工遒劲,磨工精润,不重细部,明显保存着元代玉器的遗风。但是严格地说,早明的玉器并没有自己的风格,许多出土的精美玉器并没有自己的风格,许多出土的精美玉器如上述的玉带板应该归入元代玉器的范畴之中,或者其原本就是元代遗留的玉器。

    中期    明朝中期的玉器趋向简略,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明中期玉器的加工与集散多集中于东南地域如南京、上海、江西等地。上海陆深墓出土白玉铁拐李、白玉蝶、玉鸡心佩、白玉带钩、玉簪等,玉件小巧玲珑,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种和作工。这一时期的玉器开始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社会的特征。  

    晚期    晚期前期东南一带社会稳定,城市经济繁荣,民间富裕,因此玉器产量有所增加。当时苏州制玉业代表着全国玉器工艺的发展趋势,著名玉工陆子冈就出自苏州专诸巷。此期代表性的玉器有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玉带钩、玉碗、玉孟、玉壶、玉爵、玉圭、玉佩、玉带等,包括了死者生前御用玉器和死后的殉葬用玉。其中玉壶、玉爵等使用錾金或珠宝镶嵌工艺,更是绚丽多彩。当时古玉已成为古董(或称古玩),是高价的特殊商品。商人为了牟取高利,便用劣质玉、掺色玉等廉价玉材制造了大批假古古董,玉器数量激增,艺术上明显变得粗犷,精工者较少,多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因明中晚期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整个工艺美术为商品生产和外销所支配,于是出现了追求数量,忽视艺术的不良倾向。随之,玉器工艺也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装饰繁琐,流传至今的有大量的玉壶、玉杯。在图案方面与晚明社会风气相符,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甚为风行,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首先是为了祈富,其次才顾及到美。晚期名工陆子冈所琢玉器反映了此期时作玉、仿古玉及文人用玉的交错发展形势。玉文化中的城市庶民、文人的成分与影响正在增强,这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玉器生产商品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玉文化的新变化。

    明代玉器出土较多,种类繁杂,主要包括圭、璧仿古礼器,生活实用器具,陈设玉器,玉带板、吉祥佩玉等装饰品。明代镂雕技术高度发展,不仅可以在片状玉料上雕出上下不同的双层图案,而且在镂雕立体器物时兼顾里外多层纹饰叠错造型,做工十分精细,达到整体完美和谐的效果,人们称之为“花下压花”。明代仿古玉也十分盛行,有的达到乱真的程度。明代玉璧纹饰有两种,一是一面暾纹,一面乳钉纹;另一种两面均为乳钉纹。玉圭规整,顶羰呈尖峰形,底部为长方形,纹饰主要有服钉纹和山形纹。明代佩玉与金银、宝石镶嵌结合,使其雍容华贵,光彩夺目,成为达官贵人的宠物,皇帝也佩戴玉饰。明代玉带最为盛行,有明确规定,定制玉板20块。玉带板多长方形、方形和桃形,采用白玉雕琢。纹饰以云龙纹最多,也有素面的雕表多采用镂雕。明代玉质器皿品种多,雕琢精美。主要有玉壶、杯、盒、碗、樽等,以玉壶和玉杯最为出色。另外还有玉璧、玉圭、玉如意、玉乐器、玉册、玉供、玉神仙佛像、玉棋子等,可谓包罗万象。

`       

▲双螭纹压尺                ▲双螭玉耳杯                    ▲玉龟


        

▲蟠龙纹纽玉印                   ▲玉象                     ▲玉镯(一对)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