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
要鉴赏辨别一件青铜器,仅仅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它的形态、纹饰、铭文、组合关系与铸造工艺等还不够。要想成为青铜器鉴赏与辩伪的专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所以掌握青铜器真伪的鉴定方法要学习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青铜器流行时间很长,从二里头文化期既夏代开始,在商末、西周时达到鼎盛阶段,至战国末年衰退,而两汉仍有它的踪迹出现,绵延达两千年。历史的风风雨雨在青铜器上留下了它的痕迹。而青铜器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实用器物,又是人们思想观念,礼仪制度的“物化”,它与历史关系密切。
作为一名青铜器鉴定者,不知道历史年代,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详细情况,要作好这项工作是十分困难的。
西周青铜鼎、簋等的出土,往往有一定的规律,一次出土三个或五个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鼎,或成偶数的簋。尤其是列鼎形式,就要借助文献解迷。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古书上没有记载的方国。如1974年至1975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庄发现的西周的青铜器。如果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就很可能只是对青铜器本身的形制等方面作点鉴别,指出它属于什么时代,而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史书上失载的西周诸侯国。在某种程度上,明确后一点价值更大,因为这可以从多方面去分析研究这个失载的方国与周王室以及周遍方国究竟有什么关系、文化渊源如何。这对于器物价值的发掘,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拥有历代相传、从无间隔的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尽管先秦文献不多,但基本线条(如帝王世系、重大事件与主要历史人物)是比较清楚的。所以现今发现的古代青铜器,都可以找到它所属的框架,占有的位置。如果缺乏历史知识就不清楚这一件或一批青铜器所处的历史位置,也就无法准确的估量它的价值与作用。
语言文学知识
中国青铜器的显著特点是有铭文,这是与外国青铜器的一个差别,文字不但多,而且很难懂。一是它的形体与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小篆不同,比较难以辩识。有些字尚可找到后世与之对应的字,有不少字却找不到对应关系。特别是其中的族徽文字独立于通篇铭文之外,形状奇特古老。自宋代以来文人们绞尽脑汁,终不得其解。第二是语句简约,这种简约加上语法的特殊性,使通读铭文更为艰难。在古文字学界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者因辩识出几个字而享有盛誉。为什么?就是因为难度太大。因为几个关键字的认出往往对于青铜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不认识字,或者对它不大了解,那么在鉴别青铜器时,我们势必失去优势。铭文是青铜器三要素(形制、纹饰、铭文)之一,无论如何是不能轻视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形制与纹饰的学习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个初学者可以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掌握形制与纹饰方面的鉴赏技巧,但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释读铭文的本领。而不掌握这一点,又怎样去认识利簋、何尊青铜器、中山王青铜器等有铭文青铜的价值呢?况且这些有铭文青铜器对于整个青铜器断代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是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古董商尚且要对铭文有所认识,何况现代的青铜器鉴识者呢?
学习古文字知识,可以从李学勤先生的《古文字学初阶》读起,继而阅读高明先生的《古文字学通论》。同时读读短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一边熟悉小篆、古文,一边了解字义,这对认识金文大有好处。学习金文必须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阅读艰深的著作。很有些初学者由于不熟悉门径,一头扎进繁难的考释中去,结果不但没有什么收获,反而产生厌烦心理。
文学艺术知识
因为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在物方面的表露,尤其是上乘的青铜器,总是体现了某一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一件好的青铜器,就外观而言,它的形状与纹饰,或者还有铭文,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要真正了解它,必须有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的眼光;要鉴别铭文书体,又必须具备起码的书法鉴赏的能力。
一件真正的铜器,它的本质总会通过其外表神韵土透露出来。尽管有些真器制作并不好,相反有些仿造、伪造品制作很精细,但是仿造伪造者的刻意求真,往往作得过分,就象演戏演得过分就失去了真实,而这种矫柔造作与原本的天真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为什么有些高明的鉴别者根本不用细察青铜器的每一局部,而只要站在稍远处望一眼,便知真假,其原因就在这里。当然这种功夫是长期实践的结果,通过表象抓住本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然科学知识
青铜器是以某种物质形态出现的。它是一个有形的物体,因此对它的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不但要有社会科学的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比如青铜器的化学组成与结构,青铜器的腐蚀现象及其机理,就属于物理学化学的知识。如没有一定的了解,就无法对青铜器的颜色及其铜锈作出判断。而这显然与鉴定有关。当拿到一件铜器时,如果肉眼尚不能作出结论,不妨将它做物理或化学的分析,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金相结构,或作光谱分析。尽管这些物理或化学的分析工作并非要精通,要由鉴定者亲自操作,但有了上述知识,就懂得怎样依靠科技方法来解决问题。
发表评论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