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艺术论文>正文

共存时代

更新时间:2004-12-14 00:00: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小路 浏览量:2766
共存时代 ——由同他人的联系出发

饭冢八朗
     我在把自己的想法归纳成型发表出来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朋友。通过艺术,彼此间交换意见、交流感觉、取得理解,于是他人便不再是与我毫无关系了。我切实感受到,他人已成为我的历史的一部分。通过艺术,我体会到了同他人之间的联系。
     那种联系,是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的同他人的联系,在教育场合下的同他人的联系,以及在公共事业中的同他人的联系,等等。
     我认为,只要同他人的联系方法没有失误的话,那么世界上所发生的不幸的事件,有许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对我而言,艺术是向外界发散的一项活动,不单是指作品本身,还意味着维系其中的他人、时间、空间以及全过程。他人的存在,是产生多数作品的现实和应去探索的理想的源泉。
置个性于风景
     建筑家安藤忠雄氏称:“自己的作品如同是在创造风景。”理由同设计建筑一样,他是在设法活用现有的风景,使之融为一体、有机地发挥其他用。即依靠建筑这一手法,唤起那片土地所有存在的力量。艺术所置身的风景已经变得多种多样了,既有大自然编织的风景,又有建筑家创造的空间。在唤起该处所存在的力量这一点上,我同齐藤氏的观点有很多共通的部分。
     已故的齐藤义重氏,是国际知名的现代美术界的艺术家。在同他的谈话中,他讲了“超越个性的个性”这句话。前面的个性是局限于个人的个性,是狭义上的个性,而后者的个性则可以看成是穿越历史而保留下来的广义的个性。在日本的庭院设计中有借景之说。这是在创作风景中借助风景的力量,从远景中借助风景的力量,从远景与近景的关系出发,把小的庭院的构成要素之一的大的自然、远处的景色加以利用。把远处的景色作为自己的庭院景色的一部分手加以活用,以这种方式唤起庭院独特的力量的手法同安藤氏所谓的广义上的个性。这种借景,正因为在把普遍的要素融合进去的感性认识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个性,才留存了下来。那种认为具有个性的庭院是只在狭小的庭院内做文章的主张,是一种仿颇的自以为是的想法,很难成为贯穿历史的艺术表现的一部分。
     为了继承人类的遗产,并把这些遗产传送给未来的人们,就一定要赋予作品能够超越朝代并反映出时代所特有的力量。当然,那决不是说可以无视历史与技术。所谓人们易于接受的形式,换言之就是让艺术家们承担其中的有机的侧面。时代发展为人们带来并产生了新问题,但在主题和手法的选择方面,则需要艺术家们来发挥个性。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提示、挑战那些应该为人们所关注的事物。作品在几经历史的演变后仍被人们保留下来时,方能见证艺术家的选择是具有个性化的。
     我如今深感兴趣并予以挑战的事物同借景也颇有相似之处,就是在自己的创意中吸收他人的创意。举一个实际的的例子,在应邀的250米壁画制作中,我均衡地考虑了整体的主题和色调,同时把各部分委托给多位艺术家来参与创作。中国、韩国、日本的年轻艺术家们都很愉快地参加进来。创作部分完全任由他人进行个人创意。这部作品是否可称之为个性化,这只有等待历史的判断了,但今后我还将继续探索。
     风景若是融合了艺术家的个性,就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人们的感性所选择的历史本身。
自由地设置颜色
     我长年从事教育工作。在课堂上,我曾把“请自由地设置颜色”这一课题布置给学生,这也是直接探索美术教育本质的一项尝试。画具本身很容易制造,但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全都带有色彩,而我们又生活在其中,这就被问及如何去加以表现,以及如何进行同他人之间的对话。再看学生们的反应,有的在不断地把带有颜色的水倒入塑料袋中,有的在揉搓着版画实习中擦拭墨水的废布,还有的学生撕剪下印刷物使之成了废书等等。因为这里所要求的不是技术,而是创意及表现方法,是关于艺术体验的对话。
     首先,探求“色彩”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孩子们在选择颜色时,是在头脑中把印象加以酝酿而表现出来的。尽管因为技术不娴熟而不自主地形成抽象的表现手法。然而他们是在描绘最想要描绘的东西。重要的就是头脑中的东西同表现出来的东西能够直接结合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这种有力度的表现方法却产生出了普遍性。随着画法技术的提高,能够表现的东西增多了,“最想要描绘的东西”之外的事物也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来。而这就有可能会造成现方面困扰于最想描绘的东西却无法描绘出来的结果。 “设置”这一行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或携带画具等的选择工作,就是接受课题的人自己的“自由”了。
     为了进行平价,对话是不可缺少的。表现出来的东西有何意图,这种表现方法是否代表出了自己?在此之前应该表达的自己的什么呢?对话是促成双方思考的契机。由结果导出过程。如果没有了对话,授课本身也就不能成立。要注意对话不能单方进行。对方的谈话、主张与执着作为表现的一部分讲出来。对此应该会引出一些质疑或意见。有了差异,他人就开始存在,自我探索就开始了。无论是只有学生们同作品一道透彻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而结束,或是只有教师对作品作出评价而结束,单方面出现任何一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
     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彼此间那些跨越年龄界限的对话,我惊讶于他们的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构思。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在通过共同合作来完成作品制作。在共同作业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要进行各种各样感性的选择,这当估就不会有千篇一律的答案。但在大方向上对制作的意图必须要达成一致,这是同个人制作的场合最为不同的一点。在共同合作中,要进生大量的说服对方向前行的选择工作,其结果就形成了作品,共同合作的伙伴之部的关系,不是强制的关系,而是心意相通的朋友,这样的作品之所以使我们感到精烽充沛,是有“共同感受”的缘故。这种“共同感受”是因为它所表现出来的东西,直接结合了人们的喜悦,洋溢着只有学生时代才有的无以替代的同伙伴们在共同合作中产生出的能量。
     “共同的感受”由对话中萌生,通过共同体验而走向辉煌。我感到通过这种艺术,教育由发芽到结果,产生出能够全部体验的状况。开花不久就会结成“共存的力量”这一硕果。
给城市造型
     在城市,雕塑之类的美术作品以及功能性设计的结构等各种造型掺杂在一起,而且互相影响着,所谓环境设计,就是将这些掺杂在一起的造型进行整理,制造出一个容易给人留下印象的空间,近年来,艺术家在环境设计领域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
     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部分,艺术在被派上用场的时候,还要牵涉到法规问题、造型构造的安全性等等,将会形成一个复杂的工程。这就要求艺术家既要制约个人的感性,以要发挥拳的作用。
     这也就是说,工程中要不断地促进艺术家抱有这样一种意志,即从实际发生的现实问题中,在保持感性和理念的同时,将造型具体地表现出来一个工程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员。其中,艺术家担负的任务是,收集工作人员想要创造出理想的结果的有积极意义的意见,以及与日程、预算、安全性相符地追求造型、印象这一理念。对这种理念强度决定一项工程的方向。这种讲究并非取决于个人,这种对感性的选择是与参与工程的众多工作人员此时对美的识密切相关的,但只要有艺术家参与,他们在造型方面的经验就常会创造出截然不同的价值。艺术家根据造型来体现历史的经验、未来的理念,为城市怎样才能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而献策。
     作为城市规划,需要实施一个工程中,艺术家所参与的工作与设计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设计并非只是一个答案,其使命是探索大多数人能够共同认可的造型,而艺术家所探索的造型概念、基调决不迎合他人,换句话说,这就是个性,有艺术家参与的城市规划会产生个性,但它是否可以给城市留下好的印象却并非只取决于艺术家个人的能力。工程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艺术家能够同时担负起这个责任,经感性和概念为武器,那就能够挽救被经济和功能所愚弄的城市了。
     新型城市的理念将由艺术家和工程的能力得以体现,这种现象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的成长城市中普遍发生。这种以跨越国境的感性决断加以表现的城市。正可以说是体验了一种得到世界“信赖”的公认的历史的选择,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应该与跨越国境的艺术家一起共同追求理想。
     艺术家不迎合他人的部分,应该是艺术家在同他人的接触中培育出的自己的感性认知。没有同他人的接触,个人的感性认知往往发生为偏颇的表现和释放,甚至于有时还可能只会带来危害。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同他人的不同之处,在比较在来运用个性一词,我期盼着成为能够在同他人联系、相知之中发掘出自己的强有力的一代人,成为世界青年。
     为此,我认为与自己有不同之外的他人和平相处,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能够以那种方法来接受艺术,我的这种同他联系的相法将充满希望地继续下去。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