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所在的718联合厂的厂房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由前苏联援助并由原民主德国专家设计建造的。厂房设计属于鲍豪斯流派,房屋高大宽敞,屋顶为半弧形,相连在一起呈锯齿型。厂房窗户冲南低于屋顶,这样阳光射进来就会自然反射,形成柔和的光线。正是这种实用中又体现出艺术性的建筑,非常符合艺术家的审美取向,因此受到他们的青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是较早在798创办工作室的人,他曾经对这里进行过仔细的考察,他说,厂房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充分考虑到备战的需要,厂房的骨架非常结实,而屋顶却很薄并且留有细缝。这样目的就是为了在厂房遭到袭击发生爆炸时,能够尽快散发热能,以免厂房由里向外全部炸毁。一位在此工作了40年的老工人,曾经亲眼见证了798大院在1976年地震时丝毫不受影响。据了解,像798这样的建筑现在在世界上已经很难找到,在中国更是绝无仅有。 上周末,798大山子艺术节如期开幕,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798的拆迁与保留问题似乎快到了见分晓的时候。北京市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象群向时讯记者透露,798被保留的希望越来越大。今年2月,李象群曾向北京市人大递交了名为《保护一个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艺术区———718联合厂》的议案。 所谓798艺术区,实际上指的是718联合厂,它原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大型军工厂,厂房是由前苏联援助,原民主德国设计并建筑的,厂房有明显“鲍豪斯”风格。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718联合厂开始衰落,工人下岗,厂房闲置。后来成立的物业公司把空置的厂房租出去,收取租金。但是,由于798大院地处北京东北郊,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当时并不被开发商看好,所以租金一直很便宜。直到2002年,随着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一个集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广告公司、酒吧等于一体的艺术社区逐渐形成,绘画展、摄影展、实验戏剧、音乐会、时装发布会等艺术和商业活动非常频繁。从某种意义上讲,798艺术社区是近距离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理想场所。 仿佛就是一夜之间,东郊798的废旧厂房成了艺术界的宠儿。它不仅成为北京人的时尚话题,还正在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关注目光。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文章,称“北京东郊出现当代艺术SOHO区”。 就在798艺术生态区渐成规模时,这里的艺术家们和物业公司签订的租房合同到2005年就到期了,今后的798大院将被规划成“中关村第二”,798一带的老厂均在拆迁之列。七星集团物业中心二分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对记者说:“798大院现有退休职工将近1.4万人,还有五六千的在职职工要生活,就凭这些艺术家们不值得一提的房租够干嘛的呀?不开发,哪儿来那么多的钱养活这么多职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李象群告诉时讯记者,798的发展态势已经为周边商圈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果798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成为像美国SOHO那样的艺术核心区,即“艺术CBD”,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的浓缩点。其价值远胜于“中关村第二”! 在798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的画家盛浩宇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纯粹的艺术家确实不能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但是他们的思想、灵感可以作为影响实用艺术家的财富因子,由实用艺术家把这些财富因子发展成为社会财富。比如设计师。”最近,内地、香港以及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房地产商不断找到李象群,希望通过他和艺术家们协调一下,共同开发798艺术区。 李象群认为,798大院如果得以保留,肯定会在某一时期影响产权方和开发商的经济利益,然而从长远看,798蕴藏了无限价值。李教授说:“798最大的经济价值就在于,若这一地区得到政策支持而持续发展,以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潜在模式而论,这里有望成为北京最大的民间资金集散地之一,在无须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建成一个新的文化、经济区。 此外,李教授认为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应看中城市价值,而这种价值就包含建筑价值。718联合厂的厂房是不可多得的现代工业建筑珍品,目前在世界都很难找到,理应保护。李教授说:“当前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一种‘推倒重来’的倾向,仿佛陈旧就是耻辱,崭新才是现代和荣耀。可是拆掉这些代表建筑就等于是割断了与历史的联系,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 据介绍,2003年,北京曾因798艺术区的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世界之都的能力和未来潜力,而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12大世界城市。 李象群教授向时讯记者强调,假以时日,这里很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新型文化产业区,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对于提升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对于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是大有好处的。
发表评论
请登录